【资料图】
这是一个全球范围的临床难题。
曲霉菌感染肺部后引起患者反复发热、咳嗽、咯痰甚至咯血、呼吸困难——口服或者静脉药物治疗则效果差、疗程长、见效慢;外科手术往往带来较大创伤,很多患者不能耐受。
今年5月2日是世界防治哮喘日。哮喘患者由于肺部基础病变以及激素的应用,研究显示,有更高概率合并慢性肺曲霉菌病。后者虽然较为少见,但发病隐匿,如不积极治疗会引发严重伤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欧洲呼吸杂志》等学术期刊的文献数据,慢性肺曲霉菌病短期内致死率可达到20%至33%,未经干预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郭英华主任医师带领的团队,日前采用下呼吸道局部靶向性给药的新技术,为慢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郭英华介绍,与传统的外科手术、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局部抗真菌治疗联合采用经支气管镜给药、经皮经胸腔穿刺针或导管给药、经支气管动脉给药等方式,靶向性地将抗真菌药注入病灶部位。综合运用这些技术路径,有利于提升肺部靶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并减少全身的副作用。
除了给药方法的创新以外,上述团队还创新性地将药物结合的纳米微球用于部分患者下呼吸道抗真菌治疗,进一步增加了药物靶向性。
这一治疗方案已获批解放军总医院新技术项目,自2022年临床应用以来取得较好效果,多名患者经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
郭英华表示,未来将通过更大规模的患者临床研究,进一步完善操作规范,造福广大慢性肺曲霉菌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