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对信息领域的关注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像茧一样把自己的生活局限在茧房里的现象。因为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和任何领域的海量知识,
(相关资料图)
2、有些人可能会进一步逃避社会的各种矛盾,变得孤立。虽然社群内部的沟通更有效率,但社群之间的沟通未必比信息匮乏时代更顺畅、更有效。
一、信息茧房是什么
3、“蚕房信息”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基思桑斯坦(Keith Sunstein)在《信息乌托邦》年提出的。意味着在信息传播中,人们会习惯性地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所引导,并从中获得快感和安慰。随着时间的推移,
4、一个人的思想和生活普遍像蚕茧一样被束缚在“蚕房”里,这是一种现象。
5、有人形象地把这种现象比作“挑食”。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人类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不愿意接受其他领域的信息。如果你涉足一个新的领域,可能是因为它“暂时有用”。
6、比如沉迷娱乐新闻的人,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喜欢体育新闻的人,很难跨越诗歌的领域。同样,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对动画领域也不感兴趣。反之亦然。
7、很自然地,我想到了一个习语,——,它束缚了我自己。春蚕吐丝结茧,大约四天后,它们把自己裹在茧里。有的蚕蛹化为飞蛾,有的最终会被送上人们的餐桌。束缚的结果是自己造成的。显然,“信息蚕室”有其弊端。
二、信息茧房的危害
8、网络群体的极化
9、网络下聚集的群体通过分化聚集,表现出群内同质、群间异质的特征。网络信息茧一旦产生,群内成员与外界的交流就会大大减少,群内成员观点、意见相近,群内同质性特征更加明显。
10、群体通过时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群体之间的异质性特征更加明显。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提出的沉默螺旋理论认为,越多人沉默,别人就越认为某个特定观点具有代表性。
11、在网络舆论中,当人们看到有很多人认同某种观点时,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不断强化这种观点并促使其向更大范围传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促进群体内的同质性。比如喜欢某个观点的网站,
12、他们还链接到观点相同或相似的网站,很少有观点相反或不相关的网站。这个网站把喜好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强化了网站本身的特色,强化了群体成员的观点。
13、长期生活在信息茧中,容易使人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思维方式也必然会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从而排斥其他理性观点的入侵,尤其是在获得“联盟”认同的情况下,更容易演变成极端思想。
14、这种极端思想集中表现在看待事物时的想法表达上。更有甚者,当他们的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或者事情没有按预期发展时,他们会在个人生活中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杀人、自杀等。
15、这样的偏执思维直接导致了一种极端行为的出现。
16、社交粘性的丧失
17、社交粘性来源于经验、知识、任务的分享。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一些共同的回忆和牵挂,需要一个通过分享经验建立起来的共同联盟。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群居生活,可以保证更多资源的优化和群体的生存发展。
18、这已经被无数次验证过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和交流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在互联网上选择信息的自由度增加。很容易把自己弄成信息茧,脱离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经验的分享。
19、当个体与群体之间缺乏粘性时,就分散成一股力量,这无疑大大削弱了群体的功能。人们需要一个通过分享经验建立起来的粘性联盟。
本文什么是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什么是信息茧房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