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实缴注册资本仅仅只有200万的企业,为何能够在银行风控体系中,拿到高达72亿元的估值?
这个问题,想必是最近不少朋友心中的疑惑,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就两字:停车。
【资料图】
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的今天,停车早已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而越是稀疏平常的东西,越是容易让人忽视其背后的商业价值,很多人或许不知道,那个在你每天开车出门时,抬杠放行的停车场小老头,背后藏着的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hello 大家好我是咨云,本期是商业观察系列的第三期,在南宁停车问题冲上热搜的同时,停一天车收费102元的价格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高呼贵得离谱,也有人说还能接受。
那么这个价格在整个市场中究竟是高还是低?中国停车服务的定价标准是谁制定的?停车市场当下的格局又是什么样的呢?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中国的停车场。
先来聊聊收费问题,一天102元的停车费用究竟贵不贵?这里有两个比对标准,一个是和同行比,一个是和人均消费停车消费比。
截止2022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3.19亿,按每年万亿的停车消费标准来看,平均每辆汽车每年的停车消费为3134元,每天8块5毛,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显是贵了。
但从同行或者同一等级的其他城市来看,这个一天定价102元,却又显得中规中矩。
比如同为西南地区的昆明和贵阳,停满一天的价格也分别为96和104元。而在一线或者超一线,这个数据则更为夸张,比如广州在中心城区停一天的价格约为328元,上海为245元,深圳为223元。
那么这个价格究竟是怎么制定的呢?为什么南宁会对这个被普遍指责的高价辩称为在适中水平?它为何又会与人均停车消费标准相差甚远?
这,还要从中国停车市场的分类讲起。
02
中国如今的停车场,大体分为三类: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以及道路停车场。
其中公共停车场,就是指在火车站、体育场、商业中心或者剧院、写字楼等公众场所配套的停车设施,通常以收费为标准向社会车辆提供服务;
专用停车场,则是指小区、单位等场所内,专供居民或者工作人员使用的停车场,通常不对外开放;
而道路停车场,这个大家应该听名字就知道了,它是专门划定在道路两侧的停车位,而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停满一天数百元的价格,就是各大城市道路停车的标准价格,那么这个价格是谁制定的,为什么定的这么高?
不同于公共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在属权上有私有公,道路停车场是划定在城市道路之上的,它的属权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城市的管理者。
而定价之所以如此高昂的原因,就在于道路停车场本就是对前两者的一种临时补充,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停车位数量约为1.07亿个,而小汽车保有量为3.19亿,按照1:1.2的车位配比来算的话,我国停车位数量需达3.8亿,而如今的满足率,还不到30%。
2010年前后,为了缓解因车位资源紧张而导致的停车难问题,全国各大城市开始陆续推行道路停车位,有限度的让渡路权来为居民提供临时停车服务。
而高定价的停车费用,自然是为了催生更高的周转率,如果真的是出于创收的目的,那道路停车位岂不是开得到处都是?
但实际上即使是在10年之后,道路车位与商业停车场的发展配比仍然极高,以上海市为例,2022年上海市停车位数量总计96.4万个,其中经营性公共停车场规模为91.5万个,道路停车仅49249个。
这才是道路停车费昂贵的真相,一是稀缺,二是高周转的要求。
与道路停车位高昂的价格相比,公共停车场的价格就便宜了。
以中国停车行业龙头企业捷顺科技为例,其旗下拥有超过600万个停车位,而根据财报显示,2022年捷顺的停车业务年营收为10.35亿元,也就是说每个车位每年仅创收166元。
资产仅200万的停车服务公司之所以能够在银行拿到72亿元的评估价,靠的也绝对不是这寥寥数万个停车位,而是它们身上的另外一个名字:城市停车平台。
03
中国的停车产业,大抵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存量管理阶段、增量建设阶段和综合治理阶段。
199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在整体上是不存在停车难得问题的,当时经济发展普遍较差,汽车还是富甲权贵的专属,因此只在局部商业较发达的地区存在停车管理问题。
1992年到2017年左右,中国经济开始飞速腾飞,私人小汽车开始快速普及,国内的车库和停车场开始大量爆发,尤其是在2015年国家放宽私人投资公共停车场的门槛后,各大商业和盈利性质的停车场开始接连涌现。
但产业的粗放发展也催生出了另一些问题。
一个是部分地区对停车位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停车场的建设速度,一个则是许多停车场因为管理落后和信息不对称,出现了大量的车位闲置。根据数据显示,全国只有9%的城市,其车位使用率在50%以上,全国最高的车位使用率城市是深圳,为55%。
这种车位短缺和车位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场景,就这样出现了。
于是2017年以后,停车产业进入综合治理阶段,各大城市的管理者开始从提高车位利用效率的角度来缓解车位供给压力。于是一个统合管理全市停车资源,盘活存量闲置车位资产,提高车位利用效率的平台便应运而生,这便是城市停车平台,也被成为智慧停车。
其发展的方向,其实从最近几年各大城市喊出的“全市一个停车场“的标语,就能窥见一二,这毫无疑问也会是行业未来的主流方向。
坐拥全市停车资源,甚至掌握整个城市的停车交易数据和款项,这样一个平台级的项目,别说区区72亿的估值,它就是在翻个倍,也有人敢给。